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43)
李建新 | 2013年03月25日
撤并计生委,是民愿所向,但所谓“三不变一加强”却是“换汤不换药”不得人心。虽然旧的计生委破了,但新理念下的公共政策还未立起来。以人为本、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还仅仅是理念,还需落实到实际政策之中。改革就是要破还要立,如今旧的已被历史潮流推倒,该做积极的建设者了。 怎样才能让决策层摒弃“人多是负担”的成见、了解一些人口学常识呢?出生、死亡、迁移是直接影响人口变动的要素。面对我国加速的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42)
李建新 | 2013年03月11日
2010年普查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18,又创新低。对此结果计生部门认为存在着瞒报漏报。若瞒报漏报最有可能的人群是非流动的农民、最可能的发生是第二、第三胎次,但北大郭志刚教授研究指出,2010年的下降主要是非流动农民的第一胎次的下降,这是推迟婚育的结果。超低生育水平已是我国真实的人口现实。 1980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为9.1%,1990年上升至12.0%,0-14岁人口比例下降至18.3%,随后以房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41)
李建新 | 2013年03月04日
当今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是生育率死亡率下降即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人类并不追求让人类自身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过度老龄化。面对老龄化,各国无不以鼓励生育来应对。中国则反其道而行之。面对已经由计划生育实施加剧的少子老龄化的紧迫形势,居然还顽固要坚持稳定低生育率不动摇,居心何在呀? 【计生简史1】从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重要文献看,最早提出人口控制的文献是1955年的《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40)
李建新 | 2013年02月25日
人口专家蔡昉言称: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下降带了人口红利,这没错。但这是怎样的人口红利呀?这是一个杀鸡取卵、断子绝孙让全国人民付出血淋淋巨大代价的人口红利。若没有强行计划生育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中国人口也将会随着自身发展呈现出一个稳健均衡、持续力更久远的人口红利时代。 最初《民生中国》这套民生系列的书名统一为《╳╳╳忧思录》,所以我那书名原为《中国人口忧思录》,后来编委会认为《忧思录》基调过于灰色,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9)
李建新 | 2013年01月21日
2010年普查数据显示,已基本完成生育周期的60后妇女平均存活子女数为1.6-1.8;80后们处在20-29岁生育旺盛期,其20-24岁平均生育存活子女数为0.26;25-29岁的为0.84,比起60后当年25-29岁的1.43下降了近一半。如果不采取鼓励生育措施,继续按照现行生育水平模式生育,那80后们的终身生育率仅为1-1.2。 鼓励生育水平回升到更替水平是保障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8)
李建新 | 2012年12月31日
养老基金缺口再次让人联想到了“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经济领域中投资诈骗行为,但其发生机制与结构有关。如今我国微观的家庭“四二一”结构和宏观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皆处于一种类似于“庞氏骗局”式的危局结构。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处处都有“庞氏骗局”中无以为继的陷阱。 十八大改革之风勃然兴起时,看看计生部门的一件件:从打工者被拒办“准生证”,到上户口要“上环证”;从向小学生要家长的“避孕证”,再到让大学校长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7)
李建新 | 2012年12月17日
现代社会,个人与国家权利不免存在着张力,所以划定各自边界很重要。对于民众生育权利国家能不能强行干预?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实践证明:不能。因为一旦越过生育自主这底线,无穷之恶便在为国家的大旗下而生,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除中国之外无一国家会侵犯生育自主权利的缘故! 与生命科学专家交流,他们对独生子女政策的看法是这样的:由于违背了自然法则,人为强行干预了自然生育过程,使我国家庭孩次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6)
李建新 | 2012年12月03日
2000年普查显示:25-29岁男女未婚比例分别是24.6%和8.67%;2010年普查,这批70后们进入35-39岁,其男女未婚比例降至6.44%和1.76%,基本成婚。2010年,25-29岁的80后们,其男女未婚比例分别上升至36.3%和21.6%。如果说今日11.11节还有些“准”、“虚”的成分,那么今后11.11则是越来越实的光混节了。 十八大再次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5)
李建新 | 2012年11月12日
为不衰而唱衰比一味歌功颂德更有价值。在持续辉煌的条件下预测未来总会有过于乐观的倾向,而忽略未来不确定因素的致命作用。对于未来国力整体而言,最令人担忧的是人口这个基础要素,30多年独生子女政策已将人口自身力量损耗殆尽,人口结构失衡很可能是未来整体大厦坍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开始。 有媒体邀请以微博形式表达对18大的期待,若写的话那就是:即刻无条件地废除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这既是还权于民,也是回归到了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4)
李建新 | 2012年11月05日
“中国人太多了”,这大概是经历了黄金周之后所有人发出的感慨。不过,事实是事实,别就急于把“人太多”作为各种问题的症结。来反思一下黄金周成为黄金粥人多现实之外的因素吧。休假制度是否合理,服务管理是否到位,人口素质有待提升等等。在拥挤中发展壮大提升,在发展壮大提升中解决问题。 常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整个民族就是“温水煮青蛙”,看起来这形容还不到位。若是青蛙,用不着煮这么久,或已亡或跳逃。实际上是犹如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3)
李建新 | 2012年10月08日
试问,全国每个家庭在接受30多年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幸福了吗?没有!失去的是生育自由,得到是痛苦;这种牺牲我们当下能换来更美好的明天吗?不能,我们将会得到更悲惨的未来。如果一定要说收获,那就是那些实施者获得了转瞬即逝的“杀鸡取卵”而暴富的快感,但最终我们全是输家! 32年前的今天,即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即著
独生子女政策再批判---《公开信》发表32周年之际
李建新 | 2012年09月26日
32年前,即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这是我国认识和“判定”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即由“人多力量大”转为“人多是负担”,也因此产生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重大转变。从此,“独生子女”政策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与实施。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结果,而非同期的一孩计划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2)
李建新 | 2012年09月24日
这边合法二胎继续遭到巨额“社会抚养费”强行征收,背后仰仗的是“基本国策”和部门利益驱动;那厢宣布小学生教师资格终身制将被废除,背景是一个小学初中学生锐减的人口现实。这是怎样一个自掘坟墓陷阱一环套一环最终自毁整个民族的悲剧!? 过去,国穷,一部分人被剥夺但有惠及全民的公共政策,对大多数来说,虽穷但有幸福感!现在,国富,一部分人先暴富了但越来越多的民众被相对剥夺,对大多数来说,虽富了但无幸福感。 人类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1)
李建新 | 2012年09月11日
人类社会主客观并存,因此有评说历史之难。越界瞎掰:1、历史是复杂的、多面性的,谁也无法完全掌括全部,所以常有A面B面之争;2、存在着“佛眼看世界”与“魔眼看世界”之别,因此对于相同的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话语体系下的建构与评判;3、今人对逝者,存在着“事后诸葛亮”的优势和“时过境迁”的超脱。 从人类人口变迁史看,20世纪是人类人口前所未有的巨变世纪,是人类社会划时代的大转折点。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中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极限---兼答叶檀《反智的人口理论可以休矣》(三)
李建新 | 2012年09月09日
从超长人类历史考察,人类人口在99%以上的时间里是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阶段。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人口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人类人口发生了人口史上的最大变化:死亡率迅速下降致使世界人口增长率和年增长量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也因此,20世纪成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分水岭:人类由高死亡水平传统社会转向了低死亡水平现代社会。 正因为人类人口增长达到了历史上
误读的中国人口---兼答叶檀女士《反智的人口增长理论可以休矣》
李建新 | 2012年09月04日
与 近期关注了FT中文网站开辟的人口专栏,发现有许多精彩观点,这是一个很好的对话平台。因为人口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同专业领域学者全面深入地讨论人口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不过,既然主题是人口,那么应该有一些人口共识以便于在一个平台上对话。这些共识(公共知识)包括人口统计指标的正确理解应用以及人口自身变化规律的了解。 我同意叶檀女士关于当下中国“人口与制度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两大关键要素”的判断,但是对于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30)
李建新 | 2012年09月03日
从法学的角度论述,基本人权可以没有层次之分,所以生育权和言论自由权同等重要;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因为个人需求有结构层次之分,生育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广泛的,而言论自由权则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所有呼唤赋予更多人权的公众人士,都应该首先呼吁生育权,因为最基础也最全民! 若没有当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会是怎样的?1无需30多年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2 不会有层出不穷漠视生命践踏生命残害百姓的血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29)
李建新 | 2012年08月27日
我国计生一个牢不可破的根基是资源环境有限论。从过往历史看,源自于马尔萨斯人类人口突破资源环境极限假说从未得到验证。今后也不可能。因为,1、地球系统是开放的,岂承载力是随人类人口变化而变化的;2、人口增长不会无止境,会走向平稳、甚至衰退;3、人类在不断地调整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改革已是共识了。但如何下手?却有不同主张,或小步慢走,或一步到位,或即可废止。不管哪种改革主张都有其严谨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28)
李建新 | 2012年08月21日
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我的态度是在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我赞同“晚婚晚育加间隔”,并以为独生子女政策是那特殊时期“不得不”的选择。21世纪初期,我主张放开“二孩”政策。2009年起,我认为该废止计生政策,且发现独生子女政策是那特殊时期错误认识下的错误选择。这变化是事物发展与知识积累的结果。 时下流行“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这不够。还要说,“政府怎
微言集---言必计划生育(27)
李建新 | 2012年08月13日
常说,否定一切就是否定自己。但客观地反思批判历史及当下是必要的。前30年,是“大跃进”、“十年文革”;后30年,最要反思批判的则是1980年以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计划生育,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族浩劫。更要命的是,这项“国策”正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摧毁着整个民族,而我们自己却麻木不仁浑然不觉! 今日接到不少电话,都就北大昨日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的数据提出质疑。记者们代表“广大民众“提问:“为什么所谓
李建新
73篇文章 4393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