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一阵子,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撰文主张一胎化,居然借他人口吻说自己被誉为当代“马寅初”,我真的被这样的“惊人之语”雷倒了,真不知这位老兄有没有一些人口学的基本知识、认真读过马老的《新人口论》没、或读了又理解了没?

要说马寅初老先生的《新人口论》,必会提到马尔萨斯《人口原理》。马尔萨斯发表其人口论著时是处在英国工业革命的18世纪末期,马寅初则是处在新中国诞生的20世纪中叶,但他们都是处在本国人口转变的初级阶段,他们都观察到了相同的人口问题。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马寅初所讲的人口问题与马尔萨斯所言的人口问题是一致,都是人口转变初期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和生存资料增长相对较慢而产生的比例关系失衡问题。所不同的是马寅初揭示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转变初期的各种矛盾。从18世纪开始的西方工业革命、现代化,至今还在世界各国一波又一波的“上演”,而各国先后开启的现代化又必然带动了其人口转变。在20世纪后半叶以后,近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先后加入了这个行列。我们看到,在各国人口转变初期,由于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必然出现人口高速增长,因此都必然存在着马氏所揭示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生存资料增长不相平衡的矛盾。从这点出发,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人们总会说,马尔萨斯的“幽魂不散”,因为马尔萨斯所论述的关系失衡现象必然会在各国人口转变初期重现,这可以说是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转变规律所致。

马寅初在1958年发表《新人口论》中所论述的问题,正是我国人口转变初期的人口问题,这些问题皆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有关:如人口快速增长与资金积累、与粮食增产、于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对较慢的矛盾关系,而这些矛盾关系的主要方面是我国人口转变之初人口增速过快。所以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观点核心不是人口数量多带来的问题,而是人口变化过快带来的问题。遗憾的是至今人们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都以为马老是在强调人口数量太多了,这是对马寅初老先生人口观的极大误读!

中国社科院马院的那位老兄就是超级误读的一位,还试图抬出“马寅初”来证明自己“一胎化”主张的正确性!在这些人看来,中国的人口问题始终还是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并以“分母效应”为分析手段,以减少人口数量可提高人均GDP、可减小资源环境压力的荒谬逻辑来论证人口政策未来走向。例如,在讨论未来劳动力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时,他们主张继续实施严格计划生育并断言不会导致未来劳动力人口“短缺”,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我国2050年,既是继续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总和生育率1.2,相当于一孩政策),劳动力人口总量仍为7.4亿,比2000年8.6亿少1.2亿。他们这样推理到,现在尚且存在着就业难,存在着“人口过剩”,将来现代化程度更高,更不需要那么庞大的劳动力,因此我国未来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这样的观点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以动态结构观去分析人口变化,却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静态比较的问题。先来看看人口结构的变化,2000年的8.6亿劳动力负担的老年人口仅10%(即老年抚养比),而2050年的劳动力人口抚养系数将上升至45%,即由现在10劳动力人养一个老年人变为不到3劳动力人养一个老年人,仅仅对比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是反映不出这些结构问题的。面对如此庞大的养老负担,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的设想是“天真”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就不可能维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从而也就不可能支撑起一个大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样,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规模将在2015年左右达到近10亿规模,其后劳动力规模将加速递减,特别是2030年至2050年,劳动力人口将有9.4亿锐减到2050年的7.4亿,平均每年减少一千万(减少的都是年轻劳动力,劳动力人口内部结构老化),这样一个剧烈的动态的老化减小过程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后果?将对我国综合国力实力维持带来多大程度上的冲击?这些重大而深远的问题,那些主张一胎化的“学者”根本就没有从长远的动态的结构变化趋势方面去思考!

如果一定要找出当代的“马寅初”,我曾说过,那些主张放开生育政策的学者都应当是,因为他们的主张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主张要避免人口变化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马寅初时代人口变化过快表现为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所以马老主张控制人口数量增长;而现在人口变化过快表现为人口结构急剧失衡,所以我们主张放开生育政策调节人口结构平衡,人口数量和结构是人口变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今日中国人口问题已经不存在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问题,而是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导致的各种关系失衡的问题,这是一些更宽泛更复杂的人口问题,这些问题首先皆与人口自身结构失衡如急剧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严重偏离正常值等有关,而这一切又与现行的生育政策直接有关,继续严紧的主张如那位仁兄的一胎化将会使我国人口问题“雪上加霜”。

所以那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大代表、那位马院的院长程恩富绝没有“资格”成为当代的“马寅初”,在我看来,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先生倒应该是。同是人大代表,他领会了马寅初人口观的精髓,也秉承了马老对真理的坚守,更像是当代的“马寅初”,他虽然不像马寅初先生有着很强的人口学背景,但他背后有一个优秀的人口学团队。

话题:



0

推荐

李建新

李建新

73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文章